这家全员都是农村妇女的媒体,凭什么在印度爆火?
农村、女性、草根记者,当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时就成为了印度媒体Khabar Lahariya。最近一年来它在全国关注度飙升,并通过与主流媒体合作,覆盖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广泛的受众。这家媒体从何而来,又做了些什么?
做这个领域的报道,比当战地记者还危险
有研究发现,报道环境问题比报道政治经济和战乱更有风险。比如2005年至2016年,全球有40名记者因环境报道而死亡,这比去阿富汗的战地记者死亡人数还多。他们究竟面临哪些挑战?又应该如何应对?
翻遍国际新闻传播学期刊,这里有5篇热腾腾的论文
作为专注新媒体与社交科学的研究项目,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下属网站Journalist’s Resource,总结了一些近期关于数字媒体和新闻的学术研究。一起看看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动态吧。
纽约时报地下室里,500万张老照片正“起死回生”
在纽约时报的地下室里,存储了19世纪以来的500多万张珍贵新闻影像资料。现在,报社正与谷歌合作利用AI技术将其数字化,拯救这些脆弱易毁的宝藏。
18岁的故事:全球第一批00后都在想什么
在刚满18岁的人眼里,世界是什么样?《纽约时报》近期邀请多位摄影师,记录了世界各地18岁女性的生活。横跨12个时区、15种语言,这里是她们的人生故事,也是年轻一代眼中的世界。
@各位同学,八一八你和青媒计划的爱恨情仇吧
青媒计划第六期就要接近尾声了。在这个由网易新闻学院主办的免费自媒体培训班上,各位童鞋都有哪些收获和感想?先来看看这几位的故事吧!
吴伯凡:知识付费还没开始,现在只是一个预热
在《冬吴相对论》中,吴伯凡老师曾经提到过关于知识经济的两条规律:1.为首创成本与最终效应的极不对称;2.知识的质远比知识的量重要。